特色药材食品是以传统中药材为原料,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开发的兼具食疗功效与美味的健康食品。这类食品依托药食同源理论,既保留了中药材的养生价值,又通过创新形态(如零食、茶饮、预制菜)融入日常生活,成为近年来健康消费的新趋势。
一、产业现状与政策支持
1.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2025 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突破 3700 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过 2 万亿元。其中,药膳预制菜市场规模达 600 亿元,即食型产品增速高达 23.8%,预计 2025 年即食产品占比将超 60%。全球市场方面,2024 年药食同源原料市场规模达 365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突破 430 亿美元,亚洲(尤其是中国)贡献 70% 份额。
2.政策持续赋能
国家卫健委近年加速《药食同源目录》扩容,截至 2025 年已纳入 106 种物质,包括 2023 年新增的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以及 2024 年新增的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政策明确鼓励道地原料生产加工,支持地方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如甘肃黄芪、宁夏枸杞、吉林人参),并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如《药食同源及药膳配方食品通用要求》团体标准)。
二、核心品类与创新形态
1.传统药膳的现代化转型
- 药膳餐饮:浙江磐安推出茯苓馒头、药膳小火锅等标准化产品,其中茯苓馒头日销量超 3 万个,价格是普通馒头的 3-5 倍。当地还评定了 14 家 “定点药膳餐厅”,开发出天麻焗鸡、黄精焖肘子等 24 道特色菜品。
- 养生茶饮:化橘红泡茶、黄芪枸杞水等成为办公室新宠,其中化橘红因 “化痰止咳” 功效被称为 “中华咳宝”,常被用于调理抽烟饮酒引发的喉咙不适。
2.零食化与即食化创新
- 功能性零食:枸杞软糖、人参巧克力、五黑糕等产品将药材成分与现代零食结合。例如,枸杞软糖通过自密化微球技术锁住营养,既护眼又便携,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50 亿元。
- 便捷滋补品:冻干枸杞、人参纯粉片、黄精果脯等采用低温冻干、超细粉碎等技术,保留活性成分的同时提升口感,适合快节奏生活。
3.预制菜与定制化服务
药食同源预制菜(如茯苓鸡汤、山药排骨汤)成为年轻家庭的热门选择,2025 年市场规模达 600 亿元。部分企业还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无糖茯苓馒头、针对气阴两虚人群的天冬黄芪老鸭汤。
三、地域特色与产业链发展
1.道地药材产区的产业集群
- 甘肃黄芪:陇南武都区通过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将黄芪加工成切片、提取物等产品,年加工量超百吨,产品出口日韩,带动农户户均增收 4000 元。
- 宁夏枸杞:除传统干果外,当地企业开发出枸杞原浆(1 袋相当于 500 颗鲜枸杞营养)、枸杞籽油(1 吨鲜果仅萃取 2.4 公斤)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枸杞原浆 2023 年市场规模超 50 亿元。
- 吉林人参:从传统滋补品转向零食化,如人参奶茶、人参米(低温超细粉碎与玉米包埋技术结合)、黑参系列产品(九蒸九晒工艺),出口覆盖东南亚、欧美市场。
2.区域品牌与人才培养
磐安通过 “药膳师” 认证体系(现有 1000 余名持证药膳师)和 “药乡月嫂” 培训,将药膳文化输出至上海、杭州等地。安国、亳州等中药材主产区则通过 “药食同源 + 旅游” 模式,打造药膳体验、药材种植观光等文旅项目。
四、技术创新与品质管控
1.加工技术升级
- 精准提取:采用超临界萃取、膜分离等技术提取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如枸杞多糖、人参皂苷),提高生物利用度。
- 标准化生产:磐安推出药膳包,实现药材用量、烹饪参数的精准控制,确保每一份菜品的口味和功效一致。吉林企业通过第三方检测(如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等 50 余项指标)严控质量,产品远超国家药典标准。
2.安全性与国际化
- 风险评估:新纳入目录的物质需通过成分分析、毒理学评价等严格评估,如化橘红需提供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等数据。
- 国际认证:浙江三溪堂牵头制定的《中医药 黄精》ISO 国际标准于 2025 年立项,将推动黄精产品的全球市场准入。人参、枸杞等产品通过有机认证(如欧盟 ECOCERT),在跨境电商平台销量同比增长 40%。
五、消费趋势与市场挑战
1.消费者偏好变化
- 年轻化:35 岁以下消费者占比超 60%,偏好 “抗疲劳能量棒”“美容养颜软糖” 等场景化产品,且更关注成分透明度与科学背书。
- 个性化:针对不同体质(如湿热、气血不足)和健康需求(如减脂、助眠)的定制化产品受到青睐,如 “熬夜护肝” 葛根软糖、“护眼明目” 叶黄素枸杞软糖。
2.行业痛点与应对
- 认知误区:部分消费者对 “药食同源” 存在误解,认为 “药材即药品”。磐安等地通过科普宣传(如药膳文化节、线上直播)和体验式消费(如药膳烹饪课程),逐步消除偏见。
- 标准缺失:尽管国家出台团体标准,但地方加工工艺、质量控制仍存在差异。未来需进一步推动 “道地原料标准化生产联合体” 建设,统一参数互认与品质管控。
六、未来展望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药食同源产业将呈现三大发展方向:
- 精准化:借助 AI 算法与大数据分析,开发针对特定人群(如慢性病患者、运动爱好者)的精准食疗方案。
- 全球化:通过国际标准制定(如黄精 ISO 标准)和跨境电商,推动中药食材与文化输出,目标 2030 年出口额突破 50 亿美元。
- 可持续化:推广有机种植(如吉林长白山有机人参)、绿色加工(如低温冻干技术),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总结
特色药材食品正从传统养生走向现代消费,成为连接中医药文化与健康生活的桥梁。未来,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消费升级的驱动下,这一产业有望进一步释放潜力,为 “健康中国” 建设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