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作为中国道地中药材核心产区,近年来通过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和全产业链布局,已形成从种植、加工到流通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全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一、产业规模与资源优势
甘肃中药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 年全产业链产值达 972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 532 万亩,产量 160 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 3626 种中药材资源,其中当归、黄芪等 21 个品种产量占全国 50% 以上,被誉为 “千年药乡” 和 “天然药库”。陇西黄芪、岷县当归等 23 个品种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国际市场上的 “甘肃名片”。
二、政策驱动与产业升级
甘肃省以 “链长制” 为抓手,实施千亿级中医药产业攻坚行动,率先开展国家中药材 GAP(良好农业规范)监督示范建设,推动标准化种植和产地加工一体化。例如,陇西县通过 “政府 +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建成 50 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年交易量突破 100 万吨,形成 “中国药都” 核心竞争力。政策还聚焦种业创新,2025 年计划建设 4 万亩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仿生态种植技术,构建道地药材生产体系。
三、龙头企业与科技赋能
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亚盛本草源中药材公司自主研发 “五位一体” 移栽机和 “晃筛式采挖机”,将黄芪移栽效率提升 40%,种苗损伤率降至 10% 以下,同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年供应优质种苗 3000 吨,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 2 万元。金羚集团药业联合高校开展肝素钠原料药深度研发,产品通过美国 FDA 和欧盟 COS 认证,2024 年出口额同比增长 62.2%。数字化转型方面,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引入物联网溯源系统,实现 “一键交易、一键溯源”,2025 年交易额突破 200 亿元,占据全国 20% 市场份额。
四、市场拓展与国际化
甘肃中药材出口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5 年前 7 个月出口额达 3121 万元,同比增长 21.8%,产品覆盖日本、马来西亚等 13 个国家和地区。为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兰州海关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监测专班,推动大黄等品种国内外标准衔接,并支持企业在 “一带一路” 沿线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国内市场方面,首阳市场通过 “样品定价 + 批量交割” 模式形成全国黄芪定价中心,85% 的全国黄芪交易在此完成。
五、结语
甘肃中药材产业正以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为主线,加速从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跨越,其经验为全国中药材产业升级提供了 “甘肃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