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的分类主要依据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结合适用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和临床用途,可分为三大类:
一、全营养配方食品
核心特点:能满足目标人群的全部营养需求,可作为唯一营养来源(即完全替代日常饮食)。
适用人群:适用于因各种原因导致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或代谢紊乱,但无特定疾病限制的人群,例如:
- 吞咽困难、咀嚼功能障碍者;
- 术后初期无法正常进食者;
- 长期卧床、营养不良风险较高的人群等。
二、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核心特点:针对特定疾病或病理状态人群的营养需求设计,精准调整营养素组成(如限制或强化某类成分),可作为唯一营养来源。
常见类型及适用场景:
- 糖尿病专用:控制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升糖指数,帮助稳定血糖(如低 GI 配方);
- 肾病专用:根据肾功能分期,限制蛋白质、磷、钾的含量(如低蛋白、低磷配方);
- 肝病专用:针对肝性脑病风险,采用支链氨基酸(BCAA)配方,减少芳香族氨基酸摄入;
- 肿瘤专用:高能量、高蛋白,部分添加免疫调节成分(如核苷酸、谷氨酰胺),帮助应对肿瘤代谢消耗;
- 呼吸系统疾病专用: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减少二氧化碳生成,减轻呼吸负担;
- 婴幼儿特定全营养:如早产儿 / 低出生体重儿配方(高能量、易吸收)、乳蛋白过敏配方(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等。
三、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核心特点:仅能补充单一或部分营养素,不能作为唯一营养来源,需配合其他食品或全营养配方使用。
常见类型:
- 蛋白质组件:如乳清蛋白、大豆蛋白制剂,用于蛋白质摄入不足者;
- 脂肪组件:如中链甘油三酯(MCT)制剂,适用于脂肪消化吸收障碍者;
- 碳水化合物组件:如葡萄糖聚合物,提供能量;
- 维生素 / 矿物质制剂:针对特定维生素(如维生素 D、B12)或矿物质(如铁、锌)缺乏的人群;
- 其他特殊成分:如谷氨酰胺(促进肠黏膜修复)、膳食纤维(调节肠道功能)等。
总结
特医食品的分类核心是 “营养全面性” 和 “针对性”:全营养配方满足基础需求,特定全营养针对疾病,非全营养则用于局部营养素补充,均需在医学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