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结构以 “谷物为主、多样搭配” 为核心,涵盖主食、蔬菜、肉禽、鱼虾、蛋奶、豆制品等多个类别。以下按食物类别汇总常见食材的核心营养成分及特点,帮助更清晰地了解日常饮食的营养构成:
一、主食类:能量的主要来源
主食以谷物为主,是碳水化合物的核心载体,同时提供 B 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支撑日常活动所需能量。中国人常吃的主食可分为 “精制谷物” 和 “全谷物 / 杂豆” 两类,营养侧重不同:
类别 |
常见食材 |
核心营养成分 |
特点与建议 |
精制谷物 |
大米(白米)、白面(馒头、面条、白面包)、白粥 |
碳水化合物(占 70%-80%,主要供能)、少量 B 族维生素(加工中部分流失)、蛋白质(约 7%-10%) |
消化吸收快,适合快速补能,但膳食纤维较少;建议与全谷物搭配,避免单一摄入。 |
全谷物 / 杂豆 |
小米、玉米(鲜玉米、玉米糁)、燕麦、藜麦、荞麦、红豆、绿豆、鹰嘴豆 |
碳水化合物(供能基础)、膳食纤维(比精制谷物高 2-3 倍,促肠道蠕动)、B 族维生素(更丰富)、矿物质(钾、镁、铁)、植物蛋白 |
升血糖速度慢,饱腹感强,适合控血糖、防便秘;建议每天主食中占 1/3-1/2(如杂粮饭、小米粥)。 |
薯类 |
土豆、红薯、紫薯、山药、芋头 |
碳水化合物(可部分替代主食)、膳食纤维、维生素 C(土豆 / 红薯含量较高)、β- 胡萝卜素(红薯 / 紫薯)、钾元素 |
可当蔬菜也可当主食(如用蒸土豆替代半碗米饭),避免既吃薯类又吃大量主食导致热量超标。 |
二、蔬菜类:微量营养素的 “宝库”
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核心来源,且热量低、水分高,是中国人每日膳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按形态和营养侧重可分为 3 类:
类别 |
常见食材 |
核心营养成分 |
特点与建议 |
叶菜类 |
菠菜、白菜、油麦菜、生菜、空心菜、油菜 |
维生素 C(新鲜叶菜含量高)、维生素 K(凝血关键,菠菜含量突出)、叶酸(备孕 / 孕期重点)、膳食纤维、钙(菠菜需焯水去草酸,提高吸收率) |
建议每天吃 150-200g,优先选深绿色叶菜(营养更丰富),烹饪以快炒、焯水为主,减少维生素流失。 |
瓜茄类 |
黄瓜、番茄、茄子、青椒、冬瓜、南瓜 |
维生素 C(青椒、番茄)、番茄红素(番茄煮熟后更易吸收,抗氧化)、钾(冬瓜、南瓜)、水分(黄瓜、冬瓜占 90% 以上,补水佳) |
番茄可生可熟(熟吃补番茄红素,生吃补维生素 C);茄子吸油多,建议蒸或少油烧。 |
根茎类 |
胡萝卜、白萝卜、莲藕、茭白 |
β- 胡萝卜素(胡萝卜含量极高,可转化为维生素 A,护视力)、膳食纤维(莲藕、茭白)、维生素 C(白萝卜)、钾(莲藕) |
胡萝卜建议用油炒(β- 胡萝卜素是脂溶性,需油脂辅助吸收);白萝卜适合煮汤,助消化。 |
三、肉禽类:优质蛋白与铁的核心来源
肉禽类提供优质动物蛋白(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求,吸收率高),同时富含铁、锌、B 族维生素,是维持肌肉、造血功能的关键。中国人常吃的以禽肉和畜肉为主:
类别 |
常见食材 |
核心营养成分 |
特点与建议 |
禽肉(白肉) |
鸡肉(鸡胸肉、鸡腿肉)、鸭肉、鹅肉 |
优质蛋白(鸡胸肉约 20%,低脂高蛋白)、B 族维生素(维生素 B12、烟酸,促能量代谢)、铁(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中等) |
脂肪含量低于畜肉,建议优先选择(如鸡胸肉做沙拉、白切鸡);鸭肉脂肪稍高,适合秋冬滋补(如老鸭汤)。 |
畜肉(红肉) |
猪肉(瘦肉、五花肉)、牛肉(牛里脊、牛腩)、羊肉(羊腿肉、羊排) |
优质蛋白(牛肉约 20%,比猪肉更紧实)、血红素铁(吸收率高,预防缺铁性贫血)、锌(牛肉含量突出,促免疫)、B 族维生素(维生素 B1,猪肉含量高) |
优先选瘦肉(如猪里脊、牛里脊),减少五花肉、肥牛等高脂肪部位摄入;每天建议吃 40-75g(约 1 个手掌心大小)。 |
四、鱼虾类:高蛋白 + Omega-3 的 “黄金组合”
鱼虾类是 “低脂高蛋白” 的代表,且富含 Omega-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大脑有益),是中国人膳食指南中推荐的 “每周 2-3 次” 的食材:
类别 |
常见食材 |
核心营养成分 |
特点与建议 |
淡水鱼 |
鲫鱼、草鱼、鲈鱼、黑鱼、武昌鱼 |
优质蛋白(约 15%-20%,易消化)、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含量低)、B 族维生素(维生素 B2)、硒(黑鱼、鲈鱼含量高) |
适合清蒸、煮汤(如鲫鱼汤补蛋白),刺多的鱼(如鲫鱼)需注意去刺;草鱼、武昌鱼价格亲民,适合日常食用。 |
海水鱼 |
三文鱼、带鱼、黄花鱼、鳕鱼、金枪鱼 |
优质蛋白、Omega-3 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三文鱼、金枪鱼含量极高,护脑护眼)、维生素 D(三文鱼天然含量高,促钙吸收) |
建议每周吃 1-2 次深海鱼(如三文鱼刺身、香煎鳕鱼);带鱼、黄花鱼刺少,适合老人小孩(如香煎带鱼)。 |
虾蟹贝类 |
基围虾、小龙虾、螃蟹、蛤蜊、牡蛎 |
优质蛋白(虾约 18%,低脂)、钙(蛤蜊、牡蛎)、锌(牡蛎含量 “天花板”,男性需重点补充)、硒(虾蟹) |
虾蟹适合白灼(保留营养);牡蛎需彻底煮熟(避免寄生虫),每周 1-2 次即可(过量易消化不良)。 |
五、蛋奶类:全营养 “迷你套餐”
鸡蛋和牛奶是 “性价比极高” 的营养食材,涵盖优质蛋白、钙、维生素等多种必需营养素,适合所有人群(除过敏者):
类别 |
常见食材 |
核心营养成分 |
特点与建议 |
蛋类 |
鸡蛋(土鸡蛋、普通鸡蛋)、鸭蛋、鹌鹑蛋 |
全营养食材:蛋清含优质蛋白(约 10%),蛋黄含卵磷脂(护血管)、维生素 A/D/B 族(维生素 B12、叶黄素)、铁 / 锌 / 硒 |
每天 1 个鸡蛋(健康人群无需担心胆固醇),烹饪方式以煮、蒸为主(如水煮蛋、蒸蛋羹),避免油炸(如煎荷包蛋)。 |
奶类及制品 |
纯牛奶、酸奶(原味无糖)、奶酪、奶粉 |
优质蛋白(牛奶约 3%)、钙(牛奶约 100mg/100ml,吸收率高,是补钙首选)、维生素 D(强化奶,促钙吸收)、益生菌(酸奶,调肠道) |
每天建议喝 300ml 牛奶(约 1 杯);乳糖不耐受者可选酸奶或无乳糖牛奶;奶酪钙含量极高(但钠也高,适量吃)。 |
六、豆制品:植物蛋白的 “王牌”
豆制品是中国饮食的特色,以大豆为原料,提供优质植物蛋白(可与动物蛋白媲美),且富含大豆异黄酮、钙等,适合素食者或补充蛋白人群:
常见食材 |
核心营养成分 |
特点与建议 |
豆腐(北豆腐、南豆腐)、豆干、腐竹 |
优质植物蛋白(北豆腐约 8%-10%,腐竹约 45%)、钙(北豆腐用石膏点制,钙含量高;南豆腐用卤水,钙稍低)、大豆异黄酮(调节女性内分泌) |
北豆腐适合炒菜、炖菜(如麻婆豆腐),南豆腐适合做汤(如豆腐脑);腐竹蛋白质密度高,但脂肪也高,适量食用。 |
豆浆(无糖)、豆奶粉、纳豆 |
优质植物蛋白(豆浆约 3%)、大豆异黄酮、膳食纤维(豆浆过滤后纤维减少,全豆豆浆保留更多)、益生菌(纳豆) |
每天可喝 300-500ml 无糖豆浆(避免含糖款);纳豆含纳豆激酶(对心血管有益),但风味特殊,可尝试搭配酱油和芥末。 |
七、坚果种子类:健康脂肪的 “补充剂”
坚果种子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 E 等,但热量较高,需 “适量食用”,是中国人每日膳食中 “锦上添花” 的食材:
常见食材 |
核心营养成分 |
特点与建议 |
核桃、杏仁、腰果、开心果 |
不饱和脂肪酸(核桃含 Omega-3,杏仁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 E(抗氧化)、蛋白质(约 15%-25%)、镁(腰果含量高) |
每天建议吃 25-35g(约 1 小把,如 3-4 个核桃、10 颗杏仁),选原味(避免盐焗、油炸,减少钠和热量摄入)。 |
芝麻(黑芝麻、白芝麻)、葵花籽、南瓜籽 |
不饱和脂肪酸、钙(黑芝麻含量极高,比牛奶高)、铁(芝麻)、锌(南瓜籽)、膳食纤维 |
适合磨粉(如黑芝麻糊)、撒在饭菜上(如芝麻拌菠菜);葵花籽、南瓜籽可当零食,但避免过量(1 小把即可)。 |
总结:中国人饮食营养的 “黄金原则”
- 多样搭配: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材,每周 25 种以上(如主食混杂粮、蔬菜选 3 种颜色、肉 + 鱼 + 豆制品轮换);
- 粗细结合:主食中全谷物 / 杂豆占 1/3-1/2,减少精制谷物单一摄入;
- 荤素均衡:蔬菜每天 300-500g(深色蔬菜占一半),肉禽鱼蛋每天 120-200g,豆制品 50-100g;
- 适量补充:奶类 300ml / 天、坚果 25-35g / 天,避免过量导致热量超标。
通过以上食材的合理搭配,可基本满足中国人日常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实现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