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十味”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1 年官方认定的十种道地药材组合,涵盖
肉桂(含桂枝)、罗汉果、八角、广西莪术(含桂郁金)、龙眼肉、山豆根、鸡血藤、鸡骨草、两面针、广地龙。这些药材以 “一脉相承,古今皆同” 为原则遴选,兼具历史积淀与现代价值,是广西中医药产业的核心资源。
1. 肉桂(含桂枝)
- 来源: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肉桂)和嫩枝(桂枝),广西防城、平南等地为核心产区,树龄 10 年以上的树皮品质最优。
- 功效:
- 传统: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主治风寒感冒、关节痹痛。
- 经典配伍:与附子配伍治肾阳不足,与黄连配伍治心肾不交失眠,与大黄配伍治脾阳不足便秘。
- 现代价值:挥发油成分桂皮醛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其内生菌挥发物还能诱导植物抗病性,应用于果蔬保鲜。
2. 罗汉果
- 来源: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广西永福、龙胜等地种植历史超 300 年,占全国产量 90%。
- 功效:
- 传统:清热润肺、利咽开音,常用于肺热咳嗽、咽痛失音,单味泡水即可缓解症状。
- 食疗:与蜂蜜配伍可润肠通便,或制成罗汉果茶、含片等保健食品。
- 现代研究:甜苷类成分甜度为蔗糖 300 倍,热量极低,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甜味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显著,可保护肝细胞。
3. 八角
- 来源: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果实,广西西部和南部主产,产量占全国 85%、全球 70%。
- 功效:
- 传统: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寒呕吐、寒疝腹痛,炒制或盐制后药效增强。
- 食用:作为香料广泛用于卤味、炖菜,其挥发油(茴香油)还可提取用于食品添加剂。
- 安全提示:需警惕伪品莽草(含莽草毒素),其蓇葖果 7-8 个、顶端弯曲呈鸟嘴状,与八角明显不同。
4. 广西莪术(含桂郁金)
- 来源:姜科植物广西莪术的根茎(莪术)和块根(桂郁金),广西横州、贵港等地为核心产区。
- 功效:
-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醋制后增强散瘀效果,用于瘀血阻滞的肿瘤、经闭等证。
- 桂郁金:活血止痛、清心凉血,与三棱配伍可治胁下痞块,与丹参配伍用于胸痹心痛。
- 现代应用:莪术醇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活性,桂郁金中的姜黄素类成分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
5. 龙眼肉
- 来源: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广西南宁、玉林等地主产,以颗粒饱满、肉质厚润者为佳。
- 功效:
- 传统: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的心悸失眠,与酸枣仁、当归配伍效果更佳。
- 食疗:制成桂圆红枣茶、龙眼膏等,可缓解贫血、产后虚弱。
- 营养成分:富含葡萄糖、蛋白质及维生素 B 族,铁含量高于普通水果,是天然补血食材。
6. 山豆根
- 来源: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广西喀斯特地貌区特有,资源蕴藏量占全国 86%。
- 功效:
- 传统: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主治咽喉肿痛、牙龈炎症,需严格控制剂量(常用量 3-6g)以避免中毒。
- 现代研究:生物碱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抗肿瘤活性,其内生菌挥发物可激活植物水杨酸信号通路,增强番茄抗灰霉病能力。
7. 鸡血藤
- 来源: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广西、云南等地山林中野生,以断面有赤褐色树脂状分泌物者为佳。
- 功效:
- 传统: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风湿痹痛,与当归、川芎配伍可治血虚经闭。
- 现代研究:乙醇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突出,对 H₂O₂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
8. 鸡骨草
- 来源: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全草,广西、广东等地常见,以根粗、茎叶色绿者为佳。
- 功效:
- 传统:利湿退黄、疏肝止痛,主治肝胆湿热所致黄疸、胁痛,单味煎服或与茵陈配伍效果显著。
- 食疗:与猪骨同煮成 “鸡骨草猪骨汤”,可预防肝炎、缓解口苦尿黄。
- 现代价值:黄酮类成分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保肝降酶作用。
9. 两面针
- 来源: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根茎,广西喀斯特山区野生,以质硬、皮厚、味辛辣者为佳。
- 功效:
- 传统: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鲜品捣烂外敷可消肿止痛。
- 现代应用:生物碱成分两面针碱具有抗菌活性,其内生菌代谢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达 80% 以上。
10. 广地龙
- 来源: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的干燥体,广西玉林、横州等地主产,以条大、肉厚、无杂质者为佳。
- 功效:
- 传统:清热定惊、通络平喘,用于中风偏瘫、肺热喘咳,研末冲服可治癫痫发狂。
- 壮医应用:通调龙路火路(气血通道)、调气道,主治高血压、水肿及风湿痹痛。
- 现代研究:蚓激酶可溶解血栓,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氨基酸含量达 50% 以上,可制成地龙蛋白粉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