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的品种数量在分类学上因研究角度和命名标准不同而略有差异,目前全球已发现并命名的
灵芝属(Ganoderma)物种约 200 多种,但其中具有明确药用价值、被广泛认知和栽培的品种相对集中。
一、《中国药典》收载的法定药用品种
这两种是我国传统中药中明确入药的灵芝,也是商业化种植最广泛的品种:
1.赤芝(Ganoderma lucidum)
- 最常见、应用最广的品种,又称 “红芝”“丹芝”。
- 形态特征:菌盖肾形或半圆形,表面红褐色至暗紫色,有光泽,边缘薄而平截,菌柄侧生。
- 分布:中国大部分产区(山东冠县、浙江龙泉、安徽霍山等)、日本、韩国均有种植,适应性强,有效成分(灵芝多糖、三萜类)含量高。
2.紫芝(Ganoderma sinense)
- 又称 “木芝”“紫灵芝”,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列为 “上上品”。
- 形态特征:菌盖紫黑色至近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孢子壁有显著小疣。
- 分布:多生长于南方温暖湿润地区(如福建、广东、云南),喜腐木环境,野生资源集中在阔叶林中,人工栽培以段木培育为主。
二、其他常见药用与特色品种
除上述两种外,灵芝属还有多种具有药用潜力或地域特色的品种:
1.黑芝(Ganoderma atrum)
- 又称 “玄芝”,菌盖黑色,表面有同心环纹,菌肉黑色,多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 传统认为其 “益肾、利尿”,在云南、贵州等地有野生分布,人工栽培较少。
2.黄芝(Ganoderma multiplicatum)
- 又称 “金芝”,菌盖黄色至黄褐色,质地较硬,多生于热带、亚热带的阔叶林中(如海南、云南)。
- 民间常用于调理脾胃,现代研究较少,野生资源稀缺。
3.白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
- 又称 “玉芝”,菌盖白色至灰白色,菌肉白色,多生于高海拔山区(如云南、西藏、四川)或寒温带(如日本北海道)。
- 因生长环境特殊(低温、高海拔),活性成分有一定差异,兼具药用与研究价值。
4.青芝(Ganoderma applanatum var.)
- 又称 “龙芝”,菌盖青褐色至暗绿色,表面无明显光泽,多为野生,分布于东北、西南林区,药用记载较少,研究以真菌分类为主。
5.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
- 专生于松、杉等针叶树腐木上,又称 “铁杉灵芝”,菌盖红褐色,边缘内卷,主要分布于东北林区(如长白山、大小兴安岭),野生资源受保护,人工驯化栽培技术正在发展。
三、分类学争议与 “灵芝类” 真菌
需注意的是,民间常将一些形态相似的多孔菌称为 “灵芝”,但严格分类上不属于灵芝属,例如:
-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属栓菌属,菌盖呈覆瓦状排列,色彩多样(蓝、紫、褐等),虽有药用价值,但并非灵芝属物种。
- 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灵芝属成员,又称 “平盖灵芝”,菌盖扁平巨大,多为野生,药用记载较少,常作为木材腐朽菌研究。
总结
灵芝属物种约 200 多种,
但核心药用品种以赤芝、紫芝为代表,二者因有效成分明确、栽培技术成熟,成为全球灵芝产业的主流品种。其他品种多为野生或地域性分布,研究与应用范围较窄。分类学上,灵芝的品种界定仍在随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而细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物种被发现或重新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