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的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可根据功能、成分、适用人群等维度进行分类。
一、基础营养补充类
1.维生素与矿物质
包含单一或复合制剂,如维生素 C、维生素 D、钙、铁、锌等,用于弥补日常饮食中可能缺乏的营养素。2025 年新规要求此类产品需标注 “不能代替药品” 警示语,并通过 “蓝帽子” 标识(国食健注或食健备文号)区分正规产品。
2.蛋白质补充剂
以乳清蛋白、大豆蛋白为主,适用于运动人群、术后康复者或蛋白质摄入不足者。例如乳清蛋白粉每 100 克含蛋白质 80 克,需符合严格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
二、功能性保健品
1.益生菌与肠道健康类
包含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用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2025 年益生菌市场增速显著,已从肠道调节扩展至免疫提升、情绪改善等领域,消费者更关注菌株特异性和科学配比。
2.抗氧化与抗衰类
如维生素 E、葡萄籽提取物、NMN(烟酰胺单核苷酸)等。其中 NMN 通过激活长寿蛋白 Sirtuins 延缓细胞衰老,成为高端抗衰市场的热门选择。
3.心血管健康类
鱼油(Omega-3)、红曲米、大蒜提取物等可辅助调节血脂。天猫国际数据显示,2025 年深海鱼油和磷虾油销量翻倍,成为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
4.骨骼关节类
氨糖软骨素、葡萄糖胺等帮助维护关节健康,尤其受中老年人群和运动爱好者青睐。2025 年该品类在年轻群体中的销量显著增长,反映出久坐人群的健康需求。
三、传统滋补与中式养生类
1.药食同源产品
包括人参、阿胶、枸杞等,按中医理论分为补气、养血、滋阴、壮阳等类别。例如西洋参袋泡茶每 100 克含总皂苷 2 克,需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2.中式养生饮品
如添加酸枣仁、GABA 的助眠茶,或含胶原蛋白的美容饮品。2025 年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350%,成为日常 “水替” 的新选择。
四、运动营养与特定人群类
1.运动营养品
- 增肌类:肌酸、BCAA(支链氨基酸)提升肌肉耐力和修复能力。
- 减脂类:共轭亚油酸(CLA)、左旋肉碱辅助代谢脂肪。
- 恢复类:谷氨酰胺缓解运动疲劳,肽类产品促进肌肉合成。
2.特殊人群定制
- 儿童:钙铁锌咀嚼片、DHA 藻油。
- 女性:胶原蛋白、铁元补血剂。
- 中老年:辅酶 Q10 护心、维生素 K2 助钙吸收。
五、新兴趋势与创新品类
1.精准营养与个性化产品
基于基因检测的定制保健品(如华大基因与汤臣倍健合作的 “基因营养包”),以及分龄分性别的复合营养方案,2025 年市场占比达 10%。
2.GLP-1 衍生产品
针对体重管理需求,部分品牌推出与 GLP-1 作用机制相似的功能性食品,改善传统减重药物的副作用。
3.情绪调节类
含茶氨酸、GABA 的助眠产品,以及益生菌调节情绪的研究应用,成为年轻群体应对压力的新选择。
六、风险提示与选购建议
1.区分保健品与药品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包装需标注 “蓝帽子” 和批准文号(国食健注 / 食健备),避免购买宣称 “治疗疾病” 的违规产品。
2.警惕成分安全
减肥类产品可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等禁用成分,需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平台查询备案信息。
3.科学选择
- 关注成分:如益生菌需明确菌株号,抗氧化剂需标注有效成分含量。
- 结合需求:运动人群优先选择蛋白质和肌酸,中老年侧重关节和心血管健康。
- 性价比考量:国产高性价比品牌(如纽斯葆)在年轻市场份额提升,可替代部分进口产品。
总结
保健品市场正从 “普适性” 向 “精准化” 升级,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8000 亿元,涵盖基础营养、功能保健、传统滋补、运动营养等多个领域。消费者需结合自身健康需求,通过正规渠道选购有明确功能声称和 “蓝帽子” 标识的产品,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