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指在特定区域(通常以县域为单元)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的农产品。其范围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地初加工产品。
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名”是指农产品在当地具有一定名气,是就产品的地域性和知名度而言的;“特”是指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这是就产品的唯一性和排他性而言的;“优”对农产品而言是指产品质量优、品质好,这是针对产品的质量而言的;“新”是指新颖,有特点,新技术,新科技培育出来的产品。
需依托特定自然条件或人文资源(如地理环境、传统工艺),例如甘肃卓尼黑木耳因高原气候和生态优势入选,雅安冷水鱼因水质优良成为特色。
需通过营养品质鉴定,具备可量化的独特指标。例如玛沁牦牛肉含天然钙、铁等元素,达日藏羊肉纤维适合制作藏毯。
需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如雅安石蛙年产量50吨、冷水鲟鱼1700吨,且需通过市场检验,形成稳定消费群体。
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认证,促进区域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转型,如邯郸通过认证带动28个特色产品发展。
认证产品可张贴统一标识,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内蒙古848个名特优产品覆盖农、牧、渔、奶制品,带动品牌溢价。
形成“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如卓尼黑木耳产业带动5960户增收,周口市52个认证产品促进区域经济。
申报主体:县级农业部门主导,整合本地特色资源。
技术评审:省级初审后,由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产品地域性、品质指标等审核。
公示与颁证:通过后纳入名录,证书长期有效并需年度确认。
食品类:内蒙古苏尼特羊肉(肉质鲜嫩)、福建寿宁金牡丹红茶(高山茶韵);
加工品:常熟董浜筒管玉丝瓜(国家地理标志)、潼南柠檬制品;
非食用类:甘肃卓尼黑木耳(生态产业)、玛沁牦牛(高原特色畜牧)。
普通农产品:侧重基础食用功能,覆盖范围广但缺乏地域专属性;
地理标志产品:更强调原产地保护,而名特优新农产品还包含品质认证和市场属性。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兼具地域文化、品质优势和产业价值的“国字号”认证产品,通过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推动标准化生产,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消费者可通过产品包装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标识识别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