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是指那些基于特定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生产工艺而生产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代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价值。“土”指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的乡土资源,“特”是指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则是指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因此,土特产不仅仅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传统习俗延续的重要平台。
土特产的强地域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使得它们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我国自古以来,农业就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各地根据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土特产。例如,当归之乡、枸杞之乡、苹果之乡、土豆之乡、大葱之乡等,都是典型的土特产产地。这些产品不仅代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价值。
土特产的文化特性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土特产往往参与了一个地方文化培育的形成,发展土特产要强调文化至上,一定要避免世俗、经济至上的冲击,要发展的土特产一定要有文化,特别是农耕文化传承价值。这种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的物质形态上,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地方精神和文化传统。土特产文化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繁荣的乡村文化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新型土特产,二者和合共生、相互促进,使得土特产承载着别具一格的精神文脉,是当地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大力发展土特产,从而以小产业撬动大发展。传统产业是土特产之源,土特产蓬勃发展,则传统产业活力更旺、动力更足。其次,发展土特产能够引领特色产业创新升级。最后,发展土特产能够助推关联产业焕发生机。
土特产的发展能够为乡村文化兴盛筑牢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土特产的畅销使人们富了口袋,催生了赓续农耕文明、传承乡村文化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意识地探索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的结合点。乡村文化兴盛助推土特产价值提升。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土特产增添了许多新鲜元素,使土特产内涵更加丰富、底蕴更加深厚。最后,土特产价值提升将促进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生态资源丰富是农村地区的突出特点和显著优势,优美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土特产,它能紧紧扭住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强烈需求,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从而推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在农村率先成型。
注重保留乡土味道和激活乡土资源,一方面,要探寻乡土味道的静态物质载体,立足乡村原始自然风貌,以修筑村史馆、打造微景观、创作文艺作品等方式封存记忆、留住乡愁;另一方面,要传承乡土味道的活态表现形式,以繁荣乡村文化为抓手,促使传统手艺、民俗歌舞等实现代际传递和创新发展。
如果土特产的品质优良、影响力强,产业发达、销售覆盖面强,能够有效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实现人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促进。
科技与文化是土特产持续发展的两大驱动力。结合当地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的土特产,将成为市场中的新宠,也是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生态改善和组织创新的重要载体,文化的注入能赋予土特产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可以有效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科技手段可以有效解决土特产在生产过程、产业过程、销售过程等中遇到的问题。
用产业链思维来发展土特产,不仅要关注土特产的最终形态,而且要关注土特产的生产过程,培育土特产产业链,壮大土特产产业集群,增强土特产市场竞争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土特产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了产品的物质属性,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和民俗风情。通过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意,使土特产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