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拥有众多全国独有的特色农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承载着地域文化,更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传承而成为 “皖” 字号名片。
一、水果类
作为中国四大石榴主产区之一,怀远石榴已有千年栽培历史,其核心产区位于安徽怀远县荆山、涂山一带。这里的石榴以 “皮薄、粒大、核软、汁多、味甜” 著称,可食率高达 65% 以上,含糖量超过 17%。2010 年,怀远石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品种资源达 24 种,包括著名的 “玉石籽”“红玛瑙” 等,是全国品种最丰富的石榴产区。
因产于歙县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绵潭、瀹潭三个自然村而得名,这里独特的 “三潭” 小气候(冬暖夏凉、云雾缭绕)造就了枇杷皮薄肉厚、汁甜爽口的品质,被誉为 “天上瑶池蟠桃,地下三潭枇杷”。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宋代,2015 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心产区范围严格限定在歙县新安江流域的 11 个行政村。
二、茶叶类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黄山风景区及周边的富溪乡等地。其采摘标准极为严格,特级茶需在清明前后采 “一芽一叶初展” 的嫩芽,经传统手工炒制而成,外形似雀舌,色如象牙,带有独特的兰蕙香气和鲜爽回甘。2002 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2 年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
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主产于安徽祁门县。当地海拔 600 米以上的山地、湿润气候和富含有机质的红黄壤,赋予了祁红独特的 “祁门香”(似花、似果、似蜜的复合香气)。其制作技艺于 2008 年入选国家级非遗,2022 年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核心产区包括祁门、东至、石台等地,其中祁门县茶园面积达 19 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超 55 亿元。
三、水产类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特产,因通体透明、骨软无鳞、略带微红而闻名,尤以中庙产的 “红筋银鱼” 最为名贵。其营养丰富,每百克干银鱼含蛋白质 72.1 克,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补肾增阳、益脾润肺等功效。2010 年获批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涵盖巢湖湖区及周边 20 个乡镇。
四、中药材类
中国四大名贵中药材之一,主产于宣城市宣州区。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本草纲目》记载 “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宣木瓜富含 19 种氨基酸、18 种微量元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平肝和胃、祛风祛湿等功效,2010 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心产区限定在宣州区 62 个乡镇。
与杭菊、滁菊、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原产于歙县北岸镇金竹村。其生长于黄山南麓的高山峡谷中,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造就了花朵饱满、色泽金黄、口感甘醇的特点,被誉为 “菊中之冠”。2004 年获原产地域保护,核心产区严格限定在歙县境内,2022 年产业综合产值达 15 亿元。
五、特色食品类
安徽黄山独有的传统糕点,1978 年由程积如团队创制。其外形模仿徽墨锭(长 6 厘米、宽 4 厘米、厚 1 厘米),以黑芝麻、面粉为原料,经六道工序制成,乌黑油亮、入口即化,兼具润喉滋肺的功效。作为徽州文化的象征,徽墨酥常被用作祝福学业的礼品,2009 年获 “华东十大老字号食品” 称号,其制作技艺至今仍保留传统手工工艺。
六、其他特色农产品
虽然河南、山东等地也有引种,但安徽砀山县作为发源地,拥有全国最大的连片梨园(40 多万亩)和最悠久的栽培历史(明万历年间即有记载)。这里的酥梨因黄河故道的沙质土壤和独特气候,具有果大核小、酥脆甘甜的特点,2018 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全产业链产值超 127 亿元。其核心产区砀山县被吉尼斯认证为 “世界最大连片果园产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