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依托独特的寒地黑土生态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众多全国独有的特色农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更凭借优异的品质和稀缺性成为 “黑土优品” 的代表。
一、粮食作物
五常大米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 “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五项桂冠的大米品牌,五常大米以其颗粒饱满、饭香浓郁、营养丰富闻名遐迩。其核心产区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市,这里的 “五优稻 4 号”(稻花香 2 号)因独特的气候、土壤和灌溉条件,形成了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口感和品质。2024 年,五常大米品牌价值达 713.41 亿元,连续九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
二、水产养殖
方正银鲫
方正银鲫是全国唯一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的鲫鱼品种,原产于哈尔滨市方正县双凤水库。其体型短粗、抗病力强、出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自 2009 年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以来,方正银鲫已成为黑龙江省冷水渔业的标志性产品,其苗种已推广至全国 20 多个省份养殖,但方正县仍是唯一的原种繁育基地。
抚远鲟鳇鱼
抚远鲟鳇鱼是与恐龙同时代的 “水中活化石”,仅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而抚远江段是其核心栖息地。作为全国唯一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鲟鳇鱼产品,抚远鲟鳇鱼体型庞大(最大可达 1000 公斤),肉质鲜美,鱼籽(黑鱼子酱)更是被誉为 “黑色黄金”。当地通过增殖放流和生态保护,野生种群数量逐渐恢复,成为黑龙江流域生态修复的典范。
三、特色林果
伊春蓝莓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蓝莓种植和野生资源分布区,而伊春市因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和酸性土壤,成为蓝莓的最佳生长地。伊春蓝莓果实饱满、花青素含量高,野生蓝莓采收量占全国 90% 以上。作为全国首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蓝莓产品,伊春蓝莓不仅鲜食口感佳,还被加工成果汁、果干、花青素提取物等,畅销国内外。
勃利蓝靛果
蓝靛果是一种珍稀的寒地浆果,黑龙江省种植面积占全国 90% 以上,其中勃利县是唯一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区。其果实富含维生素 C、花青素和多种氨基酸,酸甜适口,可鲜食或加工成果汁、果酒。勃利蓝靛果种植面积达 8.5 万亩,居世界首位,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抚远蔓越莓
蔓越莓原产于北美,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黑龙江省抚远市凭借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相似的气候条件(北纬 45°-47°)和酸性土壤,成功引进并建成亚洲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 4200 亩,年产量 3000 吨,填补了国内鲜果市场空白。抚远蔓越莓还搭载神舟十四号飞船进行太空育种,开创了世界先例,其果干、果汁等产品已进入全国高端市场。
四、山珍特产
东宁黑木耳
东宁市是 “中国黑木耳第一县”,年产量占全国 1/4,其黑木耳以 “耳片厚、弹性好、泡发率高” 著称。作为全国首个获得欧盟地理标志保护的食用菌产品,东宁黑木耳不仅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地,还拥有全球最大的黑木耳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超 10 万吨。其独特的 “九山半水半分田” 地貌和冷凉气候,使黑木耳积累了更多的粗多糖和氨基酸,营养价值远超其他产区。
铁力林蛙油
铁力林蛙油是雌性林蛙的输卵管干制品,具有 “补肾益精、润肺养阴” 的功效,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黑龙江省铁力市因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湿润,成为中国林蛙的主产区。铁力林蛙油以其颜色白润、营养丰富(含蛙醇、氨基酸等)获得地理标志保护,而吉林、辽宁等地虽有林蛙分布,但未形成规模化养殖和品牌化生产。
五、特色加工品
桦南紫苏油
紫苏油富含 α- 亚麻酸和 β- 谷甾醇,具有降血脂、抗氧化等保健功效。黑龙江省桦南县是全国最大的紫苏种植基地,其紫苏油以 “色泽金黄、香气独特” 入选 2025 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当地通过与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紫苏籽油软胶囊、紫苏叶茶等深加工产品,推动紫苏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目标是到 2035 年建成 “全国紫苏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