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的主要产区集中在中国南方柑橘种植带,其中广东新会、广西梧州、福建漳州、四川金堂、浙江衢州等地尤为突出,各具特色:
一、广东新会:陈皮之王的核心产区
新会陈皮被誉为 “陈皮之王”,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地位源于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新会地处珠江三角洲,西江、潭江与银洲湖三水交汇,咸淡水交融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土壤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当地种植的茶枝柑(又称新会柑)果实饱满,油室密集,陈化后香气醇厚、药用价值高。核心产区包括梅江、东甲、天马、茶坑,其中梅江因入海口咸淡水交界的特殊环境,陈皮蜜香馥郁;东甲曾为清代贡品产区,传承正宗陈香;天马和茶坑则以柑香浓郁著称。新会陈皮历史可追溯至宋代,2006 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17 年广东省设立专项保护其种源与品牌。
二、广西梧州:新兴的四会柑种植基地
梧州近年来大力发展陈皮产业,苍梧县木双镇、博白县浪平镇等地种植四会柑,加工陈皮及小青柑产品。四会柑果皮较薄,适合制作三花陈皮,其加工流程包括洗果、开皮、晾晒、陈化等环节,3 年后形成成品。防城港防城区的那良镇等地也规模化种植四会柑,2024 年全镇陈皮产量达 750 吨,年产值超 1 亿元,带动数千农户增收。广西陈皮以性价比高、产量稳定为特点,逐渐成为市场重要供应地。
三、福建漳州:福橘陈皮的代表
福建陈皮以闽南地区为主,漳州、泉州、厦门等地采用本地福橘(福桔)为原料。福橘果皮红亮、质地坚硬,香气浓郁,适合晒制陈皮。漳州陈皮历史悠久,传统工艺保留完整,其产品在东南亚市场享有声誉。此外,福建陈皮常与当地茶文化结合,开发出陈皮茶等特色产品。
四、四川金堂:川红橘的药用价值
四川金堂以川红橘为原料制作陈皮,其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远超国家标准,陈化后药用成分稳定。当地企业如五盛药业建设药橘产业园,采用现代烘干技术(温度≤60℃)和三花开皮工艺,生产青盐陈皮、法制陈皮等产品。金堂陈皮因高药用价值,成为中药饮片市场的重要原料,2024 年计划打造国家级川陈皮产业园区,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五、浙江衢州:衢陈皮的复兴之路
衢州陈皮历史上曾为贡品,其椪柑皮橙皮苷含量高达 5%-10%,远超《中国药典》标准。近年来,衢州通过 “六统三分” 模式(企业统一管理 + 农户分户经营)发展标准化种植,建设数字化陈化厂房,开发陈皮酒、陈皮膏方等百余款产品。2024 年衢江区陈皮产量占全市 50% 以上,产值超 500 万元,并纳入国家医保联采目录。衢陈皮以高药用价值和现代加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正逐步恢复历史声誉。
六、其他特色产区
- 江西永新:以本地柑橘品种制作陈皮,香气独特,被列为优质代表之一。
- 云南曲靖:曲靖陈皮以辛辣口感和调理肠胃的功效闻名,是地方菜肴的特色调料。
- 广东韶关:云门陈皮属广陈皮分支,采用当地柑橘品种,品质优良。
品质差异与选购建议
陈皮品质受产地、品种、陈化工艺影响显著。新会陈皮因独特水土和历史积淀,价格较高,适合高端药用与收藏;广西、福建陈皮性价比突出,适合日常调味;四川、浙江陈皮则以药用价值见长。选购时需注意产地标识(如新会陈皮的地理标志)、陈化年份(至少 3 年)及加工工艺(自然晾晒优于烘干),避免以次充好的外地皮冒充新会陈皮。
总结
总体而言,陈皮产区分布广泛,但广东新会凭借不可复制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积淀,仍居行业标杆地位,其他产区则以特色品种和差异化定位共同构成中国陈皮产业的多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