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我国传统的 “药食同源” 食材之一,既可用作中药材调理身体,也可作为食材制作美味食品,其丰富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深受青睐。
一、菊花为何属于 “药食同源”?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药食同源目录,菊花(如杭白菊、贡菊等常见品种)被明确列为可同时用于食品和药品的原料。其作为食材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将菊花列为上品,称其 “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作为食品,早在唐宋时期就有食用菊花的记载,如 “菊花茶”“菊花酒” 等。
二、药用价值: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中医认为其主要功效包括:
-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感冒初期,症见头痛、咽干、咳嗽,常与桑叶搭配(如经典方剂 “桑菊饮”)。
- 平肝明目: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高血压,或肝火旺导致的目赤肿痛、视物模糊有调理作用,常与枸杞、决明子同用(如 “杞菊地黄丸”)。
- 清热解毒:野菊花(药用为主,非食用菊花)清热解毒力更强,可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但需注意苦寒伤胃,不宜过量。
- 现代研究:菊花含黄酮类(如木犀草素)、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压、保护视网膜等作用,其抗氧化活性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三、食用方法:从茶饮到美食,百搭又养生
1.经典茶饮
- 菊花茶:取 5-10 朵干菊花(杭白菊、贡菊偏甘,适合日常;胎菊更温和),沸水冲泡,可加枸杞、蜂蜜调味,适合上班族护眼、降火气。
- 菊花薄荷饮:菊花搭配薄荷、绿茶,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干。
2.糕点甜品
- 菊花糕:用菊花煎水,与马蹄粉、冰糖制成 Q 弹糕点,清热润燥,是广东传统小吃。
- 菊花粥:菊花与粳米同煮,加少量冰糖,适合秋季滋阴润燥,脾胃虚弱者可少放菊花。
3.菜肴入膳
- 菊花火锅:云南等地将新鲜菊花花瓣涮火锅,口感清香,搭配肉类可解腻。
- 菊花炒蛋:干菊花泡开后切碎,与蛋液搅匀煎炒,风味独特,适合肝火旺盛者。
4.酿酒与蜜饯
- 菊花酒:古籍记载 “九月九日饮菊花酒,可祛百病”,以菊花、糯米、酒曲酿制,有养肝明目之效。
- 菊花蜜:菊花与蜂蜜腌制,冲水饮用,润肺止咳。
四、品种区分:不同菊花,功效侧重不同
- 杭白菊(杭菊):花瓣洁白或微黄,气味清香,偏于平肝明目,适合日常泡茶、食疗。
- 贡菊(黄山贡菊):朵大色白,味甘微苦,清热力稍弱,更适合脾胃偏虚者护眼、润燥。
- 胎菊:杭白菊未完全开放的花蕾,药效更集中,口感清甜,适合儿童或体质较弱者。
- 野菊花:野生小菊花,苦寒之性强,清热解毒力佳,但不建议直接食用,药用需遵医嘱,以免伤脾胃。
五、食用注意事项:这些人群需谨慎
- 体质虚寒者少用:菊花性微寒,脾胃虚寒(易腹泻、手脚冰凉)、阳虚体质者过量饮用可能导致腹痛、便溏,建议搭配红枣、枸杞中和寒性。
- 孕妇、哺乳期女性慎服:虽为药食同源,但中医认为苦寒之品可能影响气血,建议咨询医生后使用。
- 避免长期单一饮用:菊花作为食材适量食用即可,长期大量服用可能破坏体内阴阳平衡,尤其冬季需减少用量。
- 注意选购与储存:选择无硫熏、颜色自然、气味清香的干菊花,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霉变。
六、搭配建议:对症养生更高效
- 护眼明目:菊花 + 枸杞 + 决明子(适合长期用眼人群)。
- 清热利咽:菊花 + 胖大海 + 麦冬(缓解咽干、声音嘶哑)。
- 平肝降压:菊花 + 天麻 + 钩藤(需在中医师指导下用于高血压调理)。
结语
菊花作为药食同源的典范,既能满足味蕾,又能调和体质。日常食用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品种,合理搭配,即可在饮食中享受其养生价值。若用于药用调理,建议结合体质咨询专业医师,避免盲目使用。
注:本页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保健、养生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