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也是 “药食同源” 的代表性食材之一。其性温,味甘、咸,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在食疗和养生领域应用广泛。
一、药食同源的身份
肉苁蓉在 2019 年被正式纳入国家卫健委《药食同源目录》(新增品种),允许作为食品原料使用,但其药用历史已超过 2000 年。《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 “上品”,称其 “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本草纲目》也记载其 “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
二、主要营养与活性成分
- 苯乙醇苷类(如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改善性功能。
- 多糖类:增强肠道蠕动(缓解便秘)、调节肠道菌群。
- 氨基酸与微量元素:含 15 种氨基酸(如赖氨酸、苏氨酸)及锰、锌等,补充体能。
- 甾醇类:调节激素水平,对生殖系统有保健作用。
三、食疗应用与食谱推荐
1. 补肾壮阳・改善体虚
- 苁蓉羊肉汤材料:肉苁蓉 15g、羊肉 200g、生姜 3 片、料酒适量。做法:肉苁蓉泡软切片,羊肉焯水后与药材同炖 1 小时,加盐调味。功效:适合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性功能减退、疲劳乏力。
- 苁蓉枸杞酒材料:肉苁蓉 30g、枸杞 20g、白酒 500ml。做法:药材浸泡 1 周后饮用,每日 10-15ml。功效:补肾益精,适用于精血亏虚、头晕目眩。
2. 润肠通便・缓解便秘
- 苁蓉蜂蜜饮材料:肉苁蓉 10g、蜂蜜 10ml。做法:肉苁蓉煎水取汁,待温后加蜂蜜调匀,早晚空腹饮用。功效:温和润下,适合老年体虚、产后津亏引起的便秘(避免用于实热便秘)。
3. 日常养生・药膳调理
- 苁蓉山药粥材料:肉苁蓉 10g、山药 30g、粳米 100g。做法:肉苁蓉煎汁去渣,与山药、粳米共煮成粥。功效:脾肾双补,适合体弱多病、术后康复者。
四、药用配伍与常见功效
作为药材,肉苁蓉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 补肾方:配巴戟天、淫羊藿,治肾阳不足;配熟地黄、枸杞,治精血亏虚。
- 通便方:配火麻仁、当归,治肠燥便秘(尤其适合老年人)。
- 现代应用:研究显示其可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抗疲劳、保护肝脏等,但需更多临床验证。
五、使用注意事项
1.适宜人群:
- 肾阳不足者(表现为怕冷、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
- 老年体弱、产后或病后津亏便秘者;
- 免疫力低下、易疲劳人群。
2.禁忌人群:
- 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口干舌燥、潮热盗汗、舌红少津);
- 实热便秘者(大便干结、腹痛拒按、舌苔黄厚);
- 孕妇、婴幼儿及湿热体质者需谨慎(建议咨询医师)。
3.用量控制:
- 食疗用量:每日 10-15g(干品);
- 药用用量:每日 10-30g,需遵医嘱,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上火)。
4.真伪鉴别:
- 正品肉苁蓉:呈扁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断面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菊花心),气微甜。
- 伪品(如草苁蓉、管花肉苁蓉):需注意来源,管花肉苁蓉虽也入药,但功效略差异,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六、选购与保存
- 选购:优先选择肉质肥厚、油性足、无杂质的 “油苁蓉”,避免干枯、中空的次品。
- 保存:干燥通风处存放,或密封后冷藏,防霉防蛀。
总结
肉苁蓉以 “温而不燥” 的特性,成为药食两用的典范,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群调理肾虚、便秘等问题。但需注意:
药食同源≠安全无虞,体质偏热或病情复杂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 “补错方向”。日常食疗可搭配温和食材(如羊肉、山药),循序渐进地发挥其养生价值。
注:本页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保健、养生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