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型秀美,单果重约250克,明清时期列为贡品,汁多味甜。
果肉洁白如玉,栽培历史超2000年,明清时期为贡品,与赵州桥齐名。
果形似鸭头,皮薄多汁,含糖量高达12%,被称为“中国鸭梨第一乡”。
自然三倍体品种,晒干后蜜丝相连,维生素C含量极高,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品种多样,包括维多利亚、夏黑等,种植面积广,品质优异。
果型端正,酸甜适口,富含维生素B族,具润肺止咳作用。
栽培面积3.2万亩,年产量超2万吨,标准化示范区,注册“贡仙”商标。
单果重250克,色泽艳丽,可鲜食或加工,具有降血压、润肠等作用。
果实红艳成串,口感甜酸,营养丰富,可加工成杏脯、杏酱等。
早熟品种,营养价值高,北方重要樱桃生产基地。
品种多样,可鲜食或制柿饼,口感甜美。
白皮、白瓤、白籽,沙甜多汁,耐储存,是消暑佳品。
皮薄肉脆,甜度高,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果肉厚实,甜度高,深加工产品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中国大枣之乡,风味独特,2025年新增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板栗之乡,壳薄仁满,含钾量高,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
干枣可拉出金丝,含糖量达62%-70%,种植历史3000余年。
壳薄仁满,与花椒、黑枣并称“涉县三珍”,200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含油脂、淀粉丰富,维生素B2是大米的4倍,药用价值突出。
栽培历史悠久,《诗经》中已有记载,壳薄易剥。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维生素含量居蔬菜之首,年产值超4亿元,远销海外。
明清贡品,叶球顶部尖锐,耐储存,口感鲜嫩。
高海拔种植,含糖量高,色泽鲜艳,品质稳定。
中国辣椒之乡,清代皇家御膳食材,辣味浓郁,远销海外。
中国黄瓜之乡,种植模式多样,品质优良,常年供应市场。
绿色无公害种植,口感鲜嫩,出口日韩等国家。
“山菜之王”,色绿鲜嫩,腌渍后味美,远销国际市场。
中国山药之乡,硒含量高,口感绵密,兼具药用价值。
2021年新增的地理标志产品,以冬季温室栽培为特色。
野生食用菌,香味浓郁,被誉为“草原明珠”。
依托生态优势种植,2020年展出的地标产品,口感鲜美。
米粒饱满,口感香甜,因优质水源和土壤条件而闻名。
高寒作物,蛋白质含量高,是健康粗粮代表。
清代宫廷贡米,米香浓郁,富含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
康熙帝亲封,煮粥甜香扑鼻,含18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
中国药都,主产黄芩、知母等,规模化种植历史悠久。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量全国领先,2024年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野生中药材,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稳定。
果实大、色鲜味酸甜,是加工食品的重要原料,药用价值高。
渤海湾特产,肉质鲜美,2020年列入国家地理标志名录。
养殖规模大,2024年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始于汉代,酒色清澈,醇香清雅,多次获国际奖项。
百年历史,蛋体晶莹如琥珀,曾为宫廷贡品,远销国内外。
传统工艺制作,晶莹透亮,口感爽滑,出口多国。
手工制作,细如发丝,耐煮不糊,明清时期为宫廷贡品。
色泽乳白,口感筋道,是传统豆制品代表。
百年历史,香甜酥脆,以蜂蜜和芝麻为原料。
传统小吃,驴肉香酥,面饼筋道,被誉为“华北名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格独特,以染色技艺著称。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卤制工艺传承百年,肉质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