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产业品种丰富,涵盖养殖、捕捞及加工全产业链,既包括传统特色品种,也有近年来通过科技研发培育的新品种。
一、淡水养殖品种
1.鱼类
- 传统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仍为基础品种,其中草鱼 “沪苏 1 号”(上海海洋大学选育)生长速度比普通草鱼快 20%,2025 年全国覆盖率预计超 30%。
- 特色经济鱼类:
- 团头鲂(武昌鱼):耐低氧品种 “浦江 2 号” 生长速度提升 18.1%,已在上海及周边推广 46 万亩。
- 鳜鱼:通过 “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 实现对活饵料鱼的替代,成本降低 30% 以上,青浦、松江等地已规模化养殖。
- 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占全国养殖量的 60% 以上,适合上海地区池塘混养。
- 长吻鮠(鮰鱼):崇明 “棚 - 塘接力” 生态养殖模式下,亩产达 750 公斤,肉质鲜美无腥味。
2.虾蟹类
- 中华绒螯蟹(大闸蟹):
- 主导品种:“江海 21 号” 占上海成蟹养殖的 80%,生长速度快 17%,已出口至新加坡、韩国。
- 特色模式:松江 “稀放蟹种、精种水草” 模式培育的 “泖蟹” 多次获全国河蟹大赛金奖,“六月黄”(童子蟹)成为夏日餐桌热门。
- 南美白对虾:经连续选育的耐低盐家系在苏浙沪推广超万亩,“海虾淡养” 技术实现亩产突破千斤。
- 日本沼虾(青虾):杂交育种培育的高生长优势种源已在上海郊区规模化繁育。
3.贝类与其他
- 三角帆蚌:“申紫 1 号” 是国际首个紫色珍珠定向培育品种,所产珍珠近半为深紫色,支撑上海淡水珍珠产业升级。
- 中华鳖:崇明等地采用生态养殖模式,产品以 “清水鳖” 闻名,富含胶原蛋白。
- 河蚬、螺蛳:淀山湖等水域传统品种,既是优质饵料,也可鲜食或加工成饲料。
二、海水及河口养殖品种
1.虾蟹类
- 三疣梭子蟹:全人工繁育技术突破,雌体育肥后可均衡上市,上海沿海地区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 拟穴青蟹:适应长江口低盐度环境,奉贤、南汇等地试点成功,亩产达 300 公斤。
2.鱼类
- 花鲈(七星鲈):长江口野生苗种驯化技术成熟,池塘养殖成活率超 90%,肉质媲美野生鱼。
- 暗纹东方鲀:人工养殖技术完善,毒素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松江等地已形成产业链。
3.贝类
- 缢蛏、青蛤:奉贤、南汇沿海滩涂传统养殖品种,采用 “滩涂 - 池塘” 立体养殖模式,年总产量超万吨。
- 泥蚶:崇明东滩生态养殖区产品以 “血蚶” 闻名,富含铁元素,是冬季滋补佳品。
三、捕捞及增殖放流品种
1.长江口特色资源
- 洄游性鱼类: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因十年禁渔种群显著恢复,2025 年监测显示大规格刀鲚比例明显增加。
- 定居性鱼类:松江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河川沙塘鳢(塘鳢鱼)通过增殖放流补充资源,淀山湖、崇明岛水域可见踪迹。
2.海洋捕捞品种
- 经济鱼类:带鱼、小黄鱼、银鲳为东海 “三巨头”,其中带鱼占上海海捕量的 60% 以上,主产于嵊山冬汛渔场。
- 特色小海鲜:棘头梅童鱼、褐菖鮋等通过近海拖网捕捞,鲜活上市深受市民喜爱。
3.增殖放流名录品种
上海 2023-2025 年自然水域放流品种包括中华鲟、胭脂鱼、日本鳗鲡等 50 种,重点恢复长江口渔业生态。
四、加工与特色产品
1.精深加工品
- 鱼糜制品:上海海洋大学研发的 “鱼韵鲜丸” 凝胶强度高,蛋白质含量超 18%,已进入盒马等商超。
- 水产罐头:西班牙金枪鱼罐头(上海水产集团代工)、烟熏鲳鱼等出口至欧美,国内市场占有率超 15%。
- 即食海鲜:醉蟹、糟虾等传统风味产品通过冷链配送,成为长三角地区节庆礼品热门。
2.高附加值产品
- 紫色珍珠:三角帆蚌 “申紫 1 号” 培育的珍珠光泽独特,单颗售价可达数千元,推动上海珠宝产业升级。
- 功能性食品:鳗鲡深加工提取的鳗油富含 DHA,制成软胶囊用于保健品市场,崇明等地有产业化生产。
五、政策与科技支撑
1.种质资源保护
上海将刀鲚、中华绒螯蟹等 31 个品种纳入保护名录,对 “江海 21 号” 等良种亲本更新给予 50% 补贴,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2.技术创新
- 智能养殖:崇明鳗鱼养殖场采用水质监测与调控系统,实现溶解氧、pH 值实时监控,养殖效率提升 10%。
- 生态模式:“棚 - 塘接力”“一塘双网” 等技术优化养殖环境,减少抗生素使用,获农业农村部推广。
3.产业融合
松江、青浦等地将蟹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推出 “品蟹节”“渔家乐” 等项目,带动餐饮、民宿收入增长 20% 以上。
六、市场与消费特点
- 本地消费:大闸蟹、南美白对虾、鳜鱼为市民餐桌 “常客”,盒马、叮咚买菜等平台日均销量超 10 吨。
- 高端市场:进口海鲜如挪威三文鱼、加拿大牡丹虾通过上海水产集团全球供应链进入普通家庭,价格较十年前下降 50%。
- 出口创汇:罗非鱼片、小龙虾尾等加工产品出口至美国、欧盟,2025 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 12%。
结语
上海水产业以 “种源创新、绿色生态、三产融合” 为导向,既保留了长江刀鱼、松江鲈等传统特色,又通过科技赋能培育出 “浦江 2 号”“申江 1 号” 等突破性品种,未来将继续引领长三角渔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