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中药材资源大省,拥有丰富多样的品种体系,涵盖道地药材、民族特色药、药食同源品种及海洋药材等。
一、道地药材与区域特色品种
1. 桂十味(核心道地药材)
- 肉桂:产量占全国 90% 以上,主产防城、平南等地,既是香料又是温里要药,用于心腹冷痛、腰膝酸软。
- 罗汉果:全球 90% 以上产自桂林、柳州,富含三萜皂苷,是药食两用的 “神仙果”,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
- 八角:广西占全国产量 85%,主产防城港、百色,其挥发油是合成抗癌药物莽草酸的重要原料。
- 广西莪术(含桂郁金):主产南宁、玉林,莪术油用于抗肿瘤注射液,桂郁金是妇科活血要药。
- 龙眼肉:玉林、贵港为核心产区,补益心脾,用于气血不足、失眠健忘,2023 年出口东盟超 2000 吨。
- 山豆根:百色靖西、那坡为道地产区,含苦参碱等成分,是治疗咽喉肿痛的特效药材。
- 鸡血藤:桂西石山地区广泛分布,浸膏用于抗贫血药物,2025 年种植面积突破 50 万亩。
- 鸡骨草:梧州、玉林为核心产区,是治疗肝炎的经典药材,年加工量超万吨。
- 两面针:桂南、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特有,牙膏原料的主要来源,2025 年定制药园达 12 个。
- 广地龙:南宁、钦州等地稻田养殖,含蚓激酶,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年出口额超 5000 万元。
2. 31 种区域特色药材
- 田七:虽主产云南,但广西百色、靖西通过 “田七回乡” 工程恢复种植,林下仿野生模式初见成效。
- 钩藤:桂林、柳州为核心产区,含钩藤碱,用于高血压治疗,2025 年选育出抗逆新品种 3 个。
- 砂仁:崇左、防城港的林下种植面积达 8 万亩,果实挥发油含量高于药典标准 20%。
- 粉葛:柳州融水、桂林灌阳为主产区,淀粉含量超 35%,药食两用,加工成葛粉畅销粤港澳。
- 广金钱草:梧州、贵港规模化种植,全草含黄酮类成分,是复方金钱草颗粒的核心原料。
二、民族医药特色品种
1. 壮药体系
- 动物药:马鬃蛇(变色树蜥)用于祛风除湿,蟒蛇胆清肝明目,褐家鼠(干燥全体)治疗跌打损伤。
- 解毒药:广西马兜铃解蛇毒,南蛇簕(刺果苏木)治疗毒蛇咬伤,形成 “蛇伤急救包” 等特色产品。
- 妇科用药:闭鞘姜(珍珠花根)调理月经不调,龙船花(百日红)治疗产后血瘀。
2. 瑶药体系
- 五虎九牛十八钻:包括两面针(虎)、九龙藤(牛)、钻地风(钻)等,用于风湿骨痛治疗。
- 药浴文化:以扶芳藤、大钻(厚叶五味子)等 20 余味药材配伍,形成 “瑶药浴” 非遗项目。
三、药食同源与健康产品原料
1. 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品种
- 八角、肉桂:既是香料又是温里药,广西八角出口占全国 70%,肉桂油用于化妆品香料。
- 铁皮石斛:桂林、百色林下仿野生种植,鲜条直接作为高端食材,2025 年加工成含片产值超 5 亿元。
- 黄精:贺州、玉林规模化种植,多糖含量达 12%,制成黄精酒、黄精糕等康养食品。
2. 广西地方特色药食同源目录
- 茉莉花:横州作为 “中国茉莉之乡”,年加工茉莉花茶超 8 万吨,茉莉精油用于芳香疗法。
- 五指毛桃:桂北山区林下种植,根皮含香豆素,煲汤健脾祛湿,年交易量超 1.5 万吨。
- 凉粉草:梧州、贵港种植,是龟苓膏的核心原料,2025 年建成标准化加工基地 5 个。
四、海洋与矿物药材
1. 海洋药材
- 海螵蛸:北海、防城港海域捕捞,乌贼内壳含碳酸钙,用于胃溃疡治疗,年加工量超 300 吨。
- 合浦珍珠:北海合浦养殖,珍珠粉含 18 种氨基酸,制成美容护肤品年产值超 2 亿元。
- 海马:钦州、防城港人工养殖,三斑海马用于补肾壮阳,2025 年通过 GAP 认证基地 2 个。
2. 矿物药材
- 滑石粉:桂林龙胜、柳州三江为主要产区,纯度达 98%,用于中药炮制及食品添加剂。
- 蛤壳:北部湾海域贝类外壳,煅制后用于胃酸过多治疗,年出口东南亚超 500 吨。
五、林下经济与特色种植模式
1. 林下规模化品种
- 草珊瑚:百色那坡县种植 2.3 万亩,全草含异嗪皮啶,用于肿节风注射液生产。
- 茯苓:玉林、梧州松木林下种植,年产量超 8000 吨,多糖含量达 75%。
- 莪术:南宁、百色八角林下套种,2025 年定制药园面积达 1.2 万亩。
2. 创新种植技术
- 铁皮石斛:西林县仿野生种植,单株鲜重超 50 克,有效成分含量比大棚种植高 30%。
- 灵芝:田林县采用 “油茶 + 灵芝” 立体模式,亩产孢子粉 150 公斤,产值超 3 万元。
六、民族药与现代科技融合
1. 壮药产业化突破
- 蛇药系列:广西中医药大学开发的 “季德胜蛇药片” 升级配方,新增抗眼镜蛇毒成分。
- 复方制剂:以两面针、鸡血藤为原料的 “壮骨药酒” 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年销售额破亿。
2. 瑶药标准化建设
- 五虎汤颗粒:通过指纹图谱技术控制质量,2025 年获得医疗机构制剂批文。
- 药浴包:建立 15 种药材的农残、重金属限量标准,出口东南亚超 500 万包。
七、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1. 核心产区建设
- 桂东:梧州、玉林重点发展八角、肉桂深加工,建设国际香料交易中心。
- 桂西:百色、河池打造山豆根、田七等道地药材基地,配套冷链物流中心。
- 桂南:南宁、防城港发展海洋药材养殖加工,建设东盟中药材贸易港。
2. 科技创新平台
- 广西药用植物园:保存药用植物 1.2 万种,建成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年培育新品种 5-8 个。
- 中国 - 东盟传统医药研究院:推动桂郁金、砂仁等品种的国际标准制定,与东盟国家互认 12 个品种。
广西正以 “桂十味” 为核心,构建 “道地药材 + 民族医药 + 药食同源” 的多元品种体系,2025 年种植面积突破 720 万亩,涵盖 80% 以上的常用中药材,成为中国 — 东盟传统医药交流的核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