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产业依托丰富的水域资源和多样的鱼类品种,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渔业产业体系。
发展现状
- 总体规模:2024 年,云南水产养殖面积 148 万亩,稻田养殖面积 157 万亩。水产品总产量 72.02 万吨,同比增长 2.64%,渔业经济总产值 235.93 亿元,同比增长 7.84%。
- 养殖类型
- 池塘养殖:2024 年池塘养殖面积 3.13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32%,产量 42 万吨,占养殖产量的 61%。2021 年以来,投入中央资金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累计改造池塘 6.46 万亩。
- 稻渔综合种养:2024 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 10.49 万公顷,产量 5.4 万吨,占养殖产量的 8%。云南打造了 8 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补助面积 24 万亩。
- 设施渔业:2024 年全省设施化养殖有网箱 84 万平方米、工厂化 141 万立方米,产量 5.64 万吨,占养殖产量的 8%。云南安排资金对设施渔业养殖主体进行补贴,推进大水面漂浮式 “跑道养鱼” 等设施化养殖。
- 大水面生态渔业:2024 年全省水库养殖面积 6.56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66%,产量 19.35 万吨,占养殖产量的 28%。云南制定了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渔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稳慎推进大水面增养殖渔业发展。
- 种苗繁育:云南推进 1 个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库云南分库、5 个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现有水产苗种场(站)116 个,年生产鱼苗 160 亿尾以上,苗种自给率达 60% 以上。
产业特色
- 冷水鱼养殖:云南凭借冷水资源优势,发展鲟鱼、鳟鱼等冷水鱼养殖。以曲靖市为中心的滇东北冷水鱼产业园区和以丽江市为中心的滇西北冷水鱼产业园区为龙头,2024 年云南鲟鱼产量 2.84 万吨,是全国最大的苗种供应地、优质原料供应地和世界品牌鱼籽酱加工出口基地。
- 土著鱼开发:云南记录有鱼类 671 种,其中土著鱼类 636 种,居全国第一。云南建立了 15 个国家级和 6 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攻克了 100 余种土著鱼人工驯养繁育技术,滇池金线鲃、丝尾鱯等 20 余种实现增殖放流和养殖推广。
- 罗非鱼产业:云南在沿罗平 — 新平 — 盈江一线以南的热区,发展罗非鱼产业,形成滇南罗非鱼优势产业区,着眼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进罗非鱼苗种、养殖、加工、对外贸易和技术交流。
发展规划
根据《云南省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到 2025 年,云南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 150 万亩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75 万吨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 300 亿元以上。云南将重点发展高端冷水鱼、提质大宗淡水鱼、壮大优势罗非鱼、培植特色水产品,同时推进种业提升、健康养殖、生态渔场、设施渔业、综合加工等工程,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