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产品是依托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发展的多元化产物,涵盖种植、养殖、采集及加工等多个领域。
一、林下种植类
1.林药
利用林荫环境种植耐阴中药材,如人参(吉林林下参)、三七、黄精、重楼、石斛(云南文山的三七、石斛种植基地)、黄芪、党参(甘肃等地常见)等。这类作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部分地区通过 “林药复合经营”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2.林菌
包括香菇、木耳、灵芝(福建武平的紫灵芝全国最大生产基地)、茯苓等食用菌。林下环境阴凉湿润,适合菌类生长,采摘后的废料还可作为林木肥料,形成循环经济。
3.林菜与林果
- 森林蔬菜:竹笋、香椿、蕨菜、薇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
- 干鲜果品:核桃、板栗、蓝莓、树莓、沙棘、枸杞等,兼具食用与保健功能。例如,邵阳县在油茶林下套种迷迭香,年产值达 2.1 亿元。
4.其他经济作物
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以及迷迭香(可提炼精油)、薄荷等香料植物,既能固氮改良土壤,又能通过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二、林下养殖类
1.林禽与林畜
土鸡、山鸡、蜜蜂(中华蜂、胡蜂)、肉牛、野猪等。例如,云南文山发展 “林禽 + 林药” 模式,禽类啄食害虫,粪便肥林,实现生态平衡。
2.特种养殖
林蛙、蚕(利用桑叶资源)等。部分地区通过 “林蛙养殖 + 森林保护” 模式,既保护生态又增加收入。
三、林副产品采集类
1.野生菌与坚果
松茸、牛肝菌、红菇等野生菌(武平通过 “六统一” 模式开发红菇经济),以及松子、榛子等坚果,依赖天然林资源,具有高市场价值。
2.树脂与树皮
松香(从松树采集)、栲胶(从树皮提取)等林化产品,广泛用于工业领域。
四、森林食品类
1.木本粮油
油茶、核桃油、橄榄油等食用油,以及木本粮食如板栗,2024 年我国木本油料产量达 968 万吨,成为重要食物来源。
2.饮料与调料
茶、咖啡、沙棘汁等饮品,以及花椒、八角、肉桂等调料,兼具风味与健康价值。
五、加工产品类
初级产品经深加工后形成高附加值商品,例如:
- 中药材衍生:三七汽锅鸡、石斛酒、灵芝孢子粉。
- 菌类加工:香菇脆片、木耳提取物。
- 香料提炼:迷迭香精油、薄荷脑。
- 蜂产品:蜂蜜、蜂胶、蜂王浆。
六、地区特色案例
1.吉林长白山林下参
种植面积 116.5 万亩,年产值近 100 亿元,形成 “种植 — 加工 — 品牌” 全产业链。
2.云南文山林药复合模式
林下种植三七、草果等 55.25 万亩,年产值 14.81 亿元,并开发出 50 余种衍生产品。
3.福建武平紫灵芝产业
采用 “六统一” 管理,建成全国最大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增收。
七、生态与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通过立体复合经营,实现 “以短养长”。例如,邵阳县油茶林下套种黄精、迷迭香,每亩年收入可达万元,既补贴油茶养护成本,又促进农民就业。2024 年我国林下经济利用林地 6 亿亩,年产值约 1 万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结语
林下产品种类丰富,从传统药材到新兴加工品,从食用到工业用途,均体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