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马铃薯产业链已形成覆盖 “育种 — 种植 — 加工 — 销售” 的完整体系,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中产业链条最完善、综合效益最显著的特色产业之一。
一、产业链核心环节与规模
1.育种与种薯繁育
- 全国领先地位:甘肃是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2023 年原原种生产能力达 16.51 亿粒,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60% 以上。庄浪县建成全国首个马铃薯原原种 “雾培” 生产车间,单株结薯量达 40-50 粒,较传统基质栽培提升 20-30 倍。
- 品种创新:自主培育的 “庄薯 3 号”“陇薯 7 号” 等品种累计推广超 1 亿亩,新增产值超 1157 亿元;“甘农薯 7 号” 突破加工型品种依赖进口的瓶颈,在全国 13 个省份推广 43 万亩,加工全粉占全国产能的 1/3。
2.种植与生产
- 规模化布局:2023 年全省种植面积 869 万亩,总产量 1550 万吨,总产值 345 亿元。形成 “旱作区梯田 + 马铃薯”“灌区水肥一体化 + 马铃薯” 两大产业带,河西灌区单产超 3 吨,旱作区通过 “引水上山” 技术实现单产 3 吨。
- 标准化生产:定西市标准化种植覆盖率达 90%,推广 “黑色全膜垄作穴播 + 脱毒种薯 + 绿色防控” 模式,亩均收益突破 2000 元。
3.加工与增值
- 精深加工能力:全省建成淀粉、宽粉、薯条等生产线 106 条,年加工鲜薯 80 万吨,精淀粉产能占全国 50%。庄浪县宏达淀粉公司年加工鲜薯 40 万吨,提取蛋白 800 吨、纤维 2500 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 10 亿元。
- 高附加值产品:“定西宽粉” 年销量 17.4 万吨,销售额 30 亿元;马铃薯全粉、休闲食品(如饼干、薯片)出口至美国、韩国等国家,爱味客全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4.销售与流通
- 市场网络: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年交易量 120 万吨,建成 6 个大型专业市场和 50 多个中小型市场,形成 “恒温库 + 贮藏窖” 多元化贮藏体系,贮藏能力超 375 万吨。
- 出口拓展:2023 年定西马铃薯首次出口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种薯远销沙特、土耳其等 10 余国,年外销微型薯 5.5 亿粒,出口额超 2.64 亿元。
二、科技赋能与创新突破
1.智慧农业应用
- 庄浪县永宁镇育种基地采用空气能恒温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温湿度、水肥精准调控,新品种选育周期缩短 30%。
- 民乐县推广北斗定位、自动化播种等技术,水肥一体化节水 50%,节药节肥 40%,人工成本降低 60%。
2.加工技术升级
- 宏达淀粉公司建成全省首条马铃薯废水纤维和蛋白提取生产线,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年提取蛋白 800 吨、纤维 2500 吨。
- 甘肃薯香园开发即食宽粉、复合薯片等预制菜产品,与好丽友、盼盼等企业合作,年销售额 1.47 亿元。
3.品种研发突破
- “甘农薯 7 号” 实现加工型品种国产化,亩产达 5.8 吨,加工全粉增值 2.5 倍,带动新增利税 4800 万元,2024 年推广面积预计达 70 万亩。
三、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1.顶层设计
- 《甘肃省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5 年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 450 亿元,加工转化率提升至 40%。
- 农业农村部支持甘肃创建马铃薯产业集群,2023 年投入资金开展脱毒种薯繁育、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
2.资金与技术扶持
- 省级财政设立特色优势产业倍增资金,支持种薯企业技改、加工园区建设。例如,渭源县引进 7 家加工企业,投资建设宽粉、薯条生产线。
- 推广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全省 2455 家合作社带动 60 万农户参与产业链,户均增收超 3000 元。
四、市场挑战与应对策略
1.现存问题
- 加工转化率低:全省加工鲜薯占比不足 30%,低于内蒙古(40%)、黑龙江(50%)。
- 种薯质量波动:部分企业脱毒种薯合格率不足 85%,影响商品薯品质。
- 品牌集中度低:除 “定西宽粉” 外,其他产品品牌影响力有限,市场溢价能力弱。
2.发展方向
- 提升加工产能:推动淀粉企业向园区集聚,借鉴废水处理技术,2025 年前新增加工能力 10 万吨。
- 强化种薯监管:建立种薯质量追溯体系,淘汰低质品种,扩大陇薯 14 号、希森 6 号等高淀粉品种种植。
- 拓展国际市场:依托 “一带一路”,扩大种薯和商品薯出口,2025 年目标出口额突破 5 亿元。
五、典型案例与示范效应
1.庄浪县:构建 “繁育 — 种植 — 加工 — 销售” 全链条,2023 年全产业链产值 10 亿元,带动农户亩均收益超 2000 元。
2.渭源县:建成五竹马铃薯种薯产业园,年产原原种 1.5 亿粒,加工企业定西泽源年销售额 2400 万元,产品出口韩国、澳大利亚。
3.民乐县:爱味客公司年加工鲜薯 9 万吨,全粉出口以色列、马来西亚;丰源薯业 “绿苑牌” 产品入选全国名优特新目录。
结语:甘肃马铃薯产业链通过科技引领、政策驱动和市场拓展,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