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药材产业依托寒地黑土生态优势,形成了以
刺五加、人参、板蓝根、平贝、紫苏、沙棘、黄芪、五味子、赤芍、苍术十大品种为核心,兼具地域特色的多元化种植体系。
一、核心品种:全国市场主导地位显著
1.刺五加
- 市场地位:种植面积达 152 万亩(2023 年数据),市场占有率超 80%,野生蕴藏量、种植面积等 20 项指标全国第一。2025 年规划种植面积突破 200 万亩,目标占全国市场份额 70% 以上。
- 区域分布:鸡西市(野生资源 190 万亩)、虎林市(仿野生基地 18 万亩)、方正林业局等 9 个重点产区。
- 产业价值:开发刺五加注射液(占全国 80% 市场)、口溶膜、茶、冰淇淋等 50 余种产品,虎林市 2024 年产值达 2.31 亿元,计划 2027 年突破 7 亿元。
2.人参
- 市场地位: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领先,市场占有率超 70%,林下参品质独特。
- 区域分布:张广才岭、老爷岭、小兴安岭南麓,重点布局五常、尚志、铁力等地。
- 产业价值:从药用向保健品延伸,哈药集团开发人参皂苷含片,龙江森工集团与香港合作推进人参化妆品研发。
3.板蓝根
- 市场地位:种植面积稳居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超 60%,疫情期间需求激增。
- 区域分布:大庆大同区、绥化望奎县等平原地区规模化种植。
- 产业价值:初加工能力达 37.9 万吨,占全国原料供应的 60%,哈药集团板蓝根颗粒占据全国 35% 市场份额。
4.平贝母
- 市场地位:全国最大产区,市场占有率超 50%,伊春市铁力平贝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 区域分布:伊春、牡丹江林口县等林下种植区,依托林冠遮荫环境。
- 产业价值:开发平贝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等中成药,铁力市年产值超 1.2 亿元。
5.紫苏
- 市场地位:全国最大种植基地,桦南县面积达 16 万亩,占据韩国调味品市场 30% 份额。
- 区域分布:佳木斯桦南、双鸭山宝清等三江平原地区。
- 产业价值:提取 α- 亚麻酸用于保健品,出口价达每吨 2.8 万元,较原料增值 5 倍。
二、潜力品种:规模化种植与精深加工并行
1.沙棘
- 市场地位:穆棱市种植面积近 8 万亩,年加工能力超 1.2 万吨,沙棘原浆出口价达每吨 2.8 万元。
- 区域分布:牡丹江穆棱、鸡西虎林等山区,形成五条沙棘谷。
- 产业价值:开发沙棘冻干粉(获欧盟认证)、沙棘籽油等,中穆沙棘与俄罗斯合作产品进入德国 DM 超市。
2.黄芪
- 市场地位:林口县种植面积超 5 万亩,“林口黄芪” 获国家地理标志,有效成分含量高于药典标准 50%。
- 区域分布:牡丹江宁安、绥化庆安等黑土区,依托仿野生栽培技术。
- 产业价值:切片加工占全国北方市场 40%,珍宝岛药业开发黄芪多糖注射液。
3.五味子
- 市场地位:全国最大北五味子产区,汤原县种植面积超 7.3 万亩,有效成分含量高于药典标准 50%。
- 区域分布:佳木斯汤原、哈尔滨通河等林区,仿野生种植占比达 60%。
- 产业价值:开发五味子茶、五味子糕,汤原县创新 “果实入药 + 叶片炒茶 + 茎蔓调味” 模式,亩均收益提升 30%。
4.赤芍
- 市场地位:大兴安岭、逊克县规模化种植,罕达汽镇试种 45 亩,预计亩均收益突破 5 万元。
- 区域分布:大兴安岭呼玛、黑河逊克等寒地林区,仿野生栽培周期 4-5 年。
- 产业价值:切片加工出口东南亚,奇克镇绿康公司建成初加工车间,年处理能力 300 吨。
5.苍术
- 市场地位:逊克县奇克镇种植面积 1230 亩,5 年生苍术亩产值达 4 万元。
- 区域分布:黑河逊克、伊春铁力等林缘地带,依托林下空地种植。
- 产业价值:开发苍术饮片、苍术精油,绿康公司计划 2025 年建成深加工生产线,年产能达 1000 吨。
三、特色品种:寒地资源与药食同源创新
1.防风
- 市场地位:松嫩平原西部主产区,占全国防风产量 30%,“杜尔伯特防风” 获地理标志认证。
- 区域分布:大庆杜尔伯特、齐齐哈尔泰来等沙质土壤区。
- 产业价值:提取防风多糖用于免疫调节类药品,珍宝岛药业年采购量超 2000 吨。
2.龙胆草
- 市场地位:三江平原主产区,占全国龙胆草产量 40%,有效成分含量高于药典标准 30%。
- 区域分布:佳木斯富锦、双鸭山宝清等沼泽化草甸。
- 产业价值:开发龙胆泻肝丸、龙胆草颗粒,哈药集团年需求量超 1500 吨。
3.蒲公英
- 市场地位:全省野生资源丰富,人工种植面积超 3 万亩,药食同源属性突出。
- 区域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广泛分布,规模化种植集中在绥化海伦、大庆肇州。
- 产业价值:开发蒲公英茶、蒲公英咖啡,省农科院研发蒲公英多糖提取技术,产品溢价率达 50%。
4.柴胡
- 市场地位:松嫩平原西部主产区,占全国柴胡产量 25%,“甘南柴胡” 获地理标志认证。
- 区域分布:齐齐哈尔甘南、大庆林甸等草原化地区。
- 产业价值:提取柴胡皂苷用于抗病毒药品,葵花药业年采购量超 1800 吨。
5.桔梗
- 市场地位:三江平原主产区,占全国桔梗产量 35%,鲜桔梗出口韩国占其进口量的 60%。
- 区域分布:佳木斯同江、双鸭山饶河等冲积平原。
- 产业价值:开发桔梗泡菜、桔梗口服液,珍宝岛药业年加工量超 1200 吨。
四、政策与科技赋能:品种升级与产业延伸
1.政策导向
- 《黑龙江省林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明确重点发展刺五加、人参、蛙、蜂等 “九珍十八品”,推动仿野生种植和良种繁育。
- 《2025 年黑龙江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将刺五加列为首位品种,目标 200 万亩种植面积,并推动 “刺五加 +” 多产业融合。
2.科技支撑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突破刺五加组培生根技术,种苗繁育周期从 3 年缩短至 1 年,成活率提升至 95%。
- 东北林业大学开发五味子抗寒品种,使种植区域向北延伸 200 公里,亩产提升 20%。
- 物联网 + 区块链溯源系统在方正林业局试点,实现刺五加 “一人一地一药一码”,产品溢价率提升 30%。
3.国际拓展
- 刺五加、沙棘等产品通过 RCEP 协定经越南中转,关税从 15% 降至 5%,2023 年对俄出口额达 1.2 亿美元。
- 中穆沙棘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合作开发沙棘冻干粉,进入德国、中东市场;龙江森工集团刺五加口溶膜项目计划 2026 年开拓东南亚市场。
五、未来趋势:品种优化与全链发展
- 核心品种巩固:刺五加、人参等品种通过仿野生栽培和良种繁育,进一步提升品质和市场份额,目标 2030 年刺五加种植面积突破 200 万亩,占全国市场 70% 以上。
- 潜力品种扩容:赤芍、苍术等品种通过规模化种植和深加工,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 2027 年赤芍产值超 5 亿元。
- 药食同源创新:人参、沙棘、紫苏等品种开发功能性食品,如刺五加冰淇淋、沙棘益生菌饮料,目标 2030 年药食同源产品占比达 40%。
- 国际标准引领:参与 ISO 寒地中药材标准制定,推动刺五加、五味子等品种的国际认证,目标 2030 年主导 3 项以上国际标准。
黑龙江中药材产业正以 “寒地龙药” 品牌为引领,通过品种优化、科技赋能和国际合作,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