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度 | 传统农业 | 现代农业 |
| 生产技术基础 | 以人力、畜力、手工工具为主,依赖世代积累的经验(如铁犁牛耕)。 | 广泛应用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如无人机、自动驾驶拖拉机)和生物技术(如杂交育种、基因编辑)。 |
| 生产规模 | 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如中国传统小农经济)。 | 土地集中,规模化生产(如美国大农场、中国东北农垦集团)。 |
| 资源利用效率 | 水资源:漫灌为主,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0.4-0.5。 土壤:依赖自然肥力,养分循环慢。 |
水资源:喷滴灌技术普及,利用系数达0.7-0.8。 土壤:精准施肥(如变量施肥),养分利用率提升30%以上。 |
| 能源消耗 | 低能耗,主要依赖生物质能(如秸秆、畜力)。 | 高能耗,依赖化石能源(如机械燃油、化肥生产),中国2019年农业能耗达5.14亿吨标准煤。 |
| 环境影响 | 生态友好:化学投入少,生物多样性高(如传统稻作系统)。 风险:土壤退化缓慢。 |
环境压力大: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水体污染(中国化肥利用率仅40%)。 可持续转型:推广有机农业、精准农业以减少污染。 |
| 劳动生产率 | 低下,每个劳动力年均产粮约2000斤(汉代至近代长期停滞)。 | 高效,黑龙江农垦集团机械化率超99%,人均管理耕地达数百亩。 |
| 产业链长度 | 短,以初级农产品生产为主,附加值低(如直接出售粮食)。 | 长,涵盖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全链条(如黑龙江玉米深加工产品达61个品类)。 |
| 市场导向 | 自给自足为主,商品率低(如中国传统农村“男耕女织”模式)。 | 高度商品化,面向全球市场(如荷兰花卉出口占全球70%)。 |
| 抗风险能力 | 弱,依赖自然条件,灾害损失率高(如干旱导致减产30%以上)。 | 强,通过智能预警(如AI预测病虫害)和保险机制(如农业巨灾保险)降低损失15%-20%。 |
| 政策支持 | 缺乏系统性支持,以传统赋税为主。 | 政策体系完善,包括补贴(如中国农机购置补贴)、技术研发投入(如欧盟CAP计划)。 |
| 经济效益 | 收入低,依赖单一作物(如中国传统粮农年收入不足万元)。 | 收入多元化,附加值高(如黑龙江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年收入超5万元)。 |
| 社会结构 | 农村人口密集,劳动力固化(如中国传统村落“熟人社会”)。 | 劳动力外流,农业人口老龄化(如日本农业人口平均年龄67岁)。 |
| 技术创新动力 | 缓慢,依赖经验传承(如传统稻作技术延续千年)。 | 快速,产学研结合紧密(如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 |